浦口区打造的4248亩兰花塘高标准农田
今年年初,市委常委会会议将“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为此,市政协成立了由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涉农区政协、部分民主党派和委员以及市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调研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调研组深入我市涉农区相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线,察看生产车间,问询生产经营状况,征集意见建议。专程赴浙江、福建等省实地考察,开展了9场调研、座谈活动,通过函调方式学习了解重庆、宁波等6个城市相关工作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撰写了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7月底,市政协召开十五届七次主席会议,围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协商。
强主体 提能力
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从供给保障看,我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粮食、蔬菜供应任务,成为稳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的重要力量。随着消费升级,各类农产品需求还将量质齐升。要紧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广大小农户科学种养、高效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市政协主席会议就为何强调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微观基础达成高度共识。围绕如何发展壮大与我市实际状况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委员们纷纷“支招”。
“从2014年返乡创业至今已有9年了,一路走来,我切身感受到在市委、市政府相关举措的扶持下,我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势头。”市政协委员孔祥华是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作为一名农业“带头人”,他经常与同行们探讨如何将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
“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1.2万余家,生产端从业者占绝大多数”,孔祥华调研发现,“从业者年龄相对偏大,经营理念方面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对如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和操作路径不熟悉,生产与销售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等问题。”
围绕打通产、供、销等环节存在的“信息堵点”,孔祥华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搭建公益性的农业综合性交流交易线上平台,鼓励引导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平台获得物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农机租赁作业等涉农信息,让农业生产者了解市场需求,让消费者安心购买消费,有效促进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销售瓶颈,专心做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生产、加工、营销等许多方面。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形成‘产品好(种得好)、有销路(卖得掉)、效益高(挣到钱)’的良性发展格局。”市政协委员、南京樱桃鸭业有限企业董事长张建文说。作为南京优质安全农产品行业协会会长的他,结合我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较为分散、龙头企业不够强、三产融合力度有待提高等短板提出建议——把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积极推动发展智慧农业、生态绿色农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业态创新,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不断壮大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擎的现代化农业联合体。
“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支撑是基础。”民革南京市委调研发现,除农创客外,我市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者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受农业产业弱质性、投入大、风险高、收入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加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基地附近缺乏优质的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对青年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畅通农民学历提升渠道,加快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充分利用好我市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主体协同运行机制,多元化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多渠道帮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从业者提升学历和农技水平。优化农民合作社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我市农民合作社的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及市场开拓等,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和流通能力,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重培育,强激励。”栖霞区政协提出,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开展农业人才系统性培训。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加大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力度。研究改进成长培养、薪酬待遇、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办法,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引导性文件。
优服务 拓市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他们的政策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栖霞区政协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农业园区远离村庄且建设用地指标受限,一些道路、办公房、住宿、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园区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效益的提高。建议加强新出台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宣传和业务引导,切实帮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瓶颈。加快培育更多数量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市场信息、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加工、营销等领域拓展。推动乡村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业态。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活水”。针对农业金融支撑政策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仍未得到完全破解,小微农业经营主体仍存在融资困难等现状,栖霞区政协建议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提高资金扶持综合效应。
“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效益偏低,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但贷款限制条件较多、额度不高,导致融资量不足。”民革南京市委也反映了这一问题,提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拓宽融资渠道,适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资源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提高“金陵惠农贷”“金陵惠农小额贷”等金融产品的覆盖面,满足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建议。
“如何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充分彰显南京的省会担当,我感到,当务之急是要着力破解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公益性不强、农产品本地去化率不高、冷链物流成本较高等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不足。”市政协委员、市供销集团有限责任企业总经理鲍锋说,近年来,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受生产成本、国际市场以及社会库存等多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加剧,造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益不稳定、风险加大。要做好重要农资储备,努力平抑市场价格,降低经营主体生产成本。建议打造农事服务中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培训问诊、流转承包、全程托管、代耕代管等多种形式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搭建供需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整合区域需求,助力地产地销,减少运输成本,帮助经营主体增收节支。
“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政协委员、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所长景金泉提出,结合现有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严格管控“非农化”要求,加快编制多规融合的高标准耕地能力提升规划,实现粮食生产向高标准农田集中,蔬菜生产向高标准菜地集中,经济林果向庭院延伸。邀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标准的制订和验收,合力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实行集中开发,连片种植,更好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生产需要。
组合拳 助发展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过程中,提高生产能力、经营水平、硬件配套一直是政策发力的重点,要在已有良好基础上,采取普惠性与特惠性相结合的扶持政策,推动‘人、地、钱、服务’等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相关要素深度激活,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市政协主席会议对我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出台相应的行动方案,形成了政策制度“组合拳”,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充分融汇委员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
“强化综合施策,提升现代化经营能力;强化功能集成,夯实系统化服务基础;强化瓶颈突破,破解集约化供地短板;强化挖潜拓源,突破便利化筹资难题;强化引育并举,壮大专业化人才队伍”,从这五个方面具体列出了14条建议,将以政协建议案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的内在联系、实践逻辑,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工作主动性、紧迫性。要立足市情、放大特色、扬长补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带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市政协主席王立平强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破解‘未来谁来种地’的关键举措。大家将认真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着力搭平台、建机制、优环境、强支撑,全力引导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副市长季铁军应邀参会,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充分肯定政协委员的协商建言,希翼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三农”工作,为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