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园做精现代农业
一段时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试验场,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平台。
目前,国内已累计建成60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使300多万农户实现了户均增收3900多元。不过,多数农户与产业园之间的合作仅停留在土地流转、入园打工等简单方式上,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衔接。对此,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广大农民能直接受益于园区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联农带农效应,主要体现在就业效应、增收效应和组织效应上。其中,组织效应是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对现代生产要素的统筹配置,提升农业生产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能力强、资源好、技术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号召农户能力强、数量多,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具有适度规模经营特点,巩固并发挥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优势,可以解决农户在生产经营中诸如生产效率低、销售渠道单一等难点,拓展增收渠道。
自2017年以来,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部分省份开展示范创建。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产业链的构建者,以农民合作社为服务纽带,以家庭农场为生产单位,带动若干专业大户或基地农户,通过规模化的产品供销、作业服务等节本增效方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再通过共同出资建立风险基金等方式,形成风险分担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创新的有益探索。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在联合体内自由流动,打破了主体、产业和区域间的分割,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实践证明,联合体有效破解了生产中的多种脱节问题,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破解农村产业融合瓶颈、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引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于创新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参与新途径、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产业园+联合体”实现了联合体的灵活性和协同性以及园区的集中性和高效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规划其结构和运作方式,同时充分利用园区提供的资源和政策支撑,以确保这一模式能够有效运行并产生预期效果。产业园可设立集中管理和协调中心,负责联合体内部资源和利益的平衡及争议的解决。依托园区的服务和设施,可促成联合体内形成精细化分工: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并引领市场,农民合作社组织农户并提供技术培训,家庭农场专注于规模高效化生产,而普通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这种结构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也使联合体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园区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服务可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相关工具和平台也可以增强联合体内部的沟通与决策效率。这一利益联结机制,将确保所有参与者特别是广大农户,能直接受益于产业园与联合体的增值效果,加强农业产业园的联农带农效应,提升农户参与度和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詹 琳)